运营APP理应掌握的基础数据和方法论

来源: 艺玩在线    时间:2019-12-03 14:06

众所周知,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。它透过事物的现象,抓住了事物的本质,抓住了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。反映了事物发展规律,因而能够使我们综观全局,高瞻远瞩,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,确定事物前进的方向,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。今天我们就来谈谈APP运营所需掌握的基础数据和方法论。
 
App数据指标体系主要有5个维度,包括用户规模与质量、参与度分析、渠道分析、功能分析以及用户属性分析。
 
01 用户规模与质量是App分析最重要的维度,包括活跃用户、新增用户、用户构成、用户留存率、用户活跃天数等。
 
产品负责人应该重点关注这个维度,即使这些数据都是App运营过程中才接触到,但是App软件开发之前心中就必须有所概念。
 
02 参与度分析的常见分析包括启动次数的分析,使用时长分析,访问页面分析,还有使用时间间隔分析。
 
03 渠道分析就是主要分析各渠道在相关的渠道质量的变化与趋势,以科学评估渠道质量,变化渠道推广策略。
 
由于目前移动应用市场渠道作弊较为盛行的情况下,渠道推广的分析特别是渠道作弊的分析要特别注意。渠道分析的指标包括上面我们提到的,新增用户、活跃用户、启动次数、单次使用时长和留存率等。而渠道作弊层面上的指标则你需要关注用户使用行为是否正常,用户激活App时间是否正常,用户设备是否真实,关键操作活跃量占总活跃的占比。
 
04 功能分析主要分析功能活跃情况、页面访问路径以及转化率。
这些指标是需要功能运营的产品经理去重点关注的。这里的页面访问路径需要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:
 
1、App用户身份的多样性,用户可能是会员,潜在会员,也有可能是同事或是竞争对手。
 
2、App用户目的的多样性。
 
3、App用户访问路径的多样性。这些都需要对App用户做细分,最常用的细分方法是按照App使用目的来。
 
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叫“漏斗模型”的概念,漏斗模型是用于分析产品中关键路径的转化率,以确定产品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,分析用户体验问题。
 
05 用户属性分析主要从用户使用的设备终端、网络及运营商分析和用户画像角度进行分析。
 
设备终端包括机型分析、分辨率分析和操作系统分析,网络及运营商分析主要分析用户联网方式(wifi、2G、3G、4G)和使用的电信运营商(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等)的活跃用户数、新增用户数和启动次数。
 
地域包括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和国家,用户画像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、用户个人兴趣分析、用户商业兴趣分析。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、年龄、学历、收入、支出、职业、行业等,用户个人兴趣这个比较好理解,如听音乐,看电影、健身、养宠物等,用户商业兴趣指房产、汽车、金融等消费领域。
 
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的指标体系需要根据App的特性进行特殊的设计,比如关键词数等。无论是App软件开发还是运营App,都需要有科学的数据分析来支撑,这样才能对App的方向动态有所把握。
 
另外好的运营模型、指标、策略对于实践一定有重要作用,火爆的产品、活动背后绝不是随机地做做推广可以带来的。海盗模型、漏斗分析法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……,我相信大多数运营人在日常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运用过这些方法。
 
下面要分享的不是具体模型的应用,而是在研究营销运营理论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三个方法论,希望能给大家总结日常工作带来一些参考。
 
 
三大方法论之一  过程法
 
1. 过程法的概念
 
我们可以从文字猜测过程法一定与这些关键词相关:先后逻辑、趋势、流失。
 
字典上对过程是这么解释的: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。程序和程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,有着明显的时间先后关系。如植物生长必须要经过“种子→发芽生根→出苗→长大开花→结果”等过程。
 
这跟我们的运营研究有什么关系呢?我们都知道,不管是做内容运营还是活动运营,作用的客体无非产品和用户,而用户在认知上是有过程的、产品在“生长”上同样遵循过程的原理。而我们的前辈们提出的很多理论正是通过“过程法”这个方法论总结出来的。
 
2. 几个常用的过程法运营模型
 
2.1 海盗模型(AAARR模型)
 
 
 
这是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先后逻辑总结出的规律,也可以看做一个产品的发展阶段。它可以指导我们在运营一个产品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。因本文主要想传达给大家的是总结理论的方法论,因此,对于模型本身我不再赘述。
 
其实包括我在前面文章所写到的“AIDMA”、”AISAS“的经典营销模型都是基于”过程法“的方法论总结出的。让我们再简单看两个。
 
2.2 生命周期分析法
 
 
这是典型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,同样也有很典型的”过程性“。每个过程的用户、产品都有不同的特点,我们可以做针对性的策略运营。
 
3. 漏斗分析法——经济学的边际递减效应
 
 
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电商用户购物流程,也是一个典型的”过程“,我相信大家都见过,它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产品或运营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。
 
一个过程不仅会出现数量上的衰减,用户的注意力也是,因为时间的价值是衰减的。具体模型的应用不是本文的重点,只做简单举例用,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要素法。
 
三大方法论之二  要素法
 
1. 要素法的概念
 
还记得我是怎么描述过程法的吗?
 
我们可以从文字猜测过程法一定与这些关键词相关:先后逻辑、趋势、流失。
 
这就是要素法,将一个概念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出来。在做运营营销时,我们只要做好某个要素模型的所有方面便可达到”理论上的目标“。
 
2. 几个常用的要素法运营模型
 
2.1 文案写作4要素
 
 
文案写作的4要素法不仅适用于写运营文案,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邮件帮助尤为巨大,我现在的每一封邮件都在按照这个理论构思、书写、检查,屡试不爽。这4个要素分别是:
 
读者:你的受众是谁,这会决定文章的语调、措辞、文法。
 
目的:你要如何改变受众?文章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为了引导受众通向这个目的,任何没有带来帮助的内容都应该删除。
 
行为:你期待受众有什么反应?目的试图在受众心中激发变化,而行为则是受众需要采取的实际行动。如读完某篇文章后,把票投给某个候选人,或分享这篇文章给其他人。(这是运营人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)
 
印象:读者会怎么看待你?任何你写出来的东西,都会反映出你这个人,会另读者产生一个对你个人、部门、公司的印象。
 
也许有时候我们的邮件仅仅是抄送某个读者,不希望他产生某种行为,但这无关紧要。
 
当写完邮件或文章后,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进行检查,提醒我们作品是否直达主题:读完这篇报告或文章,受众了解了某个目的,他们可能会采取你期待的行a为,并对你或公司留下你期望的印象。
 
这是使用要素法总结出的一个简单好用的理论,它可以指导我们写文章、写邮件、做运营。
 
4P、6P要素理论,这里不细说了。它们指产品、价格、渠道、促销(4P);公共关系、政治权利(6P),类似的还有PEST分析法等。
 
三大方法论之三  分类法
 
1. 分类法的概念
 
字典是这么解释“分类”的:按照种类、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。
 
分类可以说是各学科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,比如生物学按照界、门、纲、木、科、属、种对物种进行归类;经济学按照研究对象大致分为宏观、微观经济学;法学按照研究对象分为经济法、公司法、劳动法等。
 
那么,我们运营人该怎么运用这个方法去总结日常工作呢?
 
2. 几个常用的分类法运营模型
 
2.1 二分法(矩阵法)
 
 
二分法(矩阵法)的研究方法在各个领域都很普遍,比如我们常听说的波士顿矩阵、SWOT分析。
 
这个方法非常好用,就是将两个变量组合成四个象限,每个象限都代表一种场景,以此展开分析。比如,我在分析京东商家后台这个产品时,按照入驻时间和系统了解程度分成四个用户类型,在以此去做产品设计。
 
2.2 金字塔分析法

 
金字塔分析法不少人应该都用过,它可以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前后逻辑进行分类总结。如:运营人经常用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:之所以能将金字塔方法做的分类叫金字塔模型,这是因为它不仅有分类,更有“递进的逻辑”。
 
2.3 同期群分类分析法

 
同期群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对具有共同行为特征的用户进行分群,如“在2017年6月第一次购买”,“在2017年10月第二周对产品的使用频率开始降低”,去持续观察他们的指标变化。侧重分析生命周期相同阶段的不同群组之间的差异。避免因总体数据的“好看”带来认知偏差。
 

热门推荐
热门标签
aso
ASO排名优化
APP推广
手机广告推广
ASO搜索优化
Copyright © 2016-2019 深圳市艺玩在线科技有限公司   版权所有     粤ICP备18006062号-2